撰文:Haotian
被 @a16z 兩次領投的可編程 IP 項目@StoryProtocol 似乎從未放棄爲「創造者」構建鏈上文藝復興的願景,即便已經經歷了 NFT 圖片藝術家、元宇宙數字虛擬世界兩大敘事浪潮。Story Protocol 一直嘗試解決「版權保護、版稅分紅、數據隱私」等問題,眼下隨着生成式 AI 的繁榮,可編程 IP 層的需求也愈發剛性了,爲什麼?
1)出現了一大批包括 Dall-E、Stable Diffusion、Midjourney 等在內的生成式 AI 工具,用戶輸入簡單的文本 Prompt 就可以生成各類極具藝術和攝影風格的圖像,但這背後的大模型訓練過程引人擔憂,比如:
原始藝術作品數據抓取是否遵循版權保護規範? 追求差異化的大模型在微調情景下是否會突破法律和道德邊界? AI 在採樣並組合原始素材時對內容歸屬和版權邊界的「模糊化」會損害創造者的利益等等;
2)和 NFT、元宇宙試圖構建的鏈上虛擬世界有所不同,生成式 AI 的每一次迭代進化都要建立在大規模數據訓練的前提下,因此數據隱私侵犯和版權糾紛將不可避免,僅靠 Open AI 等中心化組織的單方面限制看似緩解了一部分問題,但這其實也犧牲了生成式 AI 更快速的發展。
如果爲生成 AI 配備一個模塊化的可編程 IP layer 來一邊擴大數據資源庫的同時,一邊構建複雜的 IP 上鍊記賬、確權、流通等基礎設施,對於大模型訓練存在數據濫用和規範問題或許是有力的補充;
3)如下文所示 Story Protocol 爲創造者 IP 提供了 Licensing Module(牌照許可模塊)、Royalty Module(版稅模塊)、Dispute Module(爭議模塊)等,當用戶的數據資產在 Story Protocol 上被代幣化後,就會具備一系列的模塊組件作用,繼而爲鏈上 IP 實現各類功能性保護。
整體來看,Story Protocol 的願景過於宏大,這讓其技術應用落地顯得較爲曲折和充滿挑戰,但好在,從 NFT、元宇宙再到生成式 AI,Story Protocol 要講的故事始終都在主旋律上,敘事在變,但其要解決的問題一直都是主要需求,且越來越呈剛性趨勢。
總之,單論知識產權保護,Story Protocol 要續寫的故事依然充滿未知,不過,AI+Crypto 賽道的發展並非孤立,AI as a Narrative 會在接下來的行業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。
去中心化 AI 算力聚合平臺 + 去中心化可驗證計算推理服務 + 去中心化數字產權 IP 保護服務以及去中心化 DePIN 挖礦服務等等方向都在持續有代表性的產品和協議涌現,它們之間的組合、疊加會給 Crypto Buff 對 AI 的存在意義增加更多的權重。
【免責聲明】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,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、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。